- 欢迎访问广东成考网 ! 本网站为民间交流网站,主要为广大考生提供报考指导服务,网站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官方信息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eea.gd.gov.cn为准。
- 咨询电话:17688918481
近年来成考考试大纲几乎没有改动,为方便考生报考,小编整理了:广东成人高考高起点《物理化学》考试大纲。
广东成人高考高起点《物理化学》考试大纲(2)
单元 | 知 识 内 容 | 要求 | 说 明 |
物质及其变化 | 1.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| ||
(1)原子、分子、离子、元素概念 | B | ||
(2) 常见元素符号 | A | ||
(3)化合价 | B | ||
(4)纯净物和混合物、单质和化合物 | A | 能判断一些易分辨的混合物和纯净物。 | |
(5)酸、碱、盐、氧化物 | B | ||
2.化学中常用的量 | |||
(1)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| B | ||
(2)物质的量的单位一一摩尔 | B | ||
(3)摩尔质量 | B | ||
(4)气体摩尔体积 | B | ||
(5)阿伏加德罗常数 | A | ||
3.物质的变化 | |||
(1)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| B | 能判断一些易分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。 | |
(2)质量守恒定律、化学方程式 | C | ||
(3)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(化合反应、分解反应、置换反应、复分解反应) | B | ||
(4)金属活动性顺序 | C | ||
(5)氧化还原反应、氧化和还原、氧化性和还原性、氧化剂和还原剂、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| B | ||
(6)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| B | 能配平不超过两种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。 | |
(7)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 | B | ||
(8)反应热 | A | 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,燃烧热和中和热。 | |
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| 1.原子结构 | ||
(1)原子核、原子序数、同位素 | A | ||
(2) 1~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 | B | 能画出1~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。 | |
2.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| |||
(1)元素周期律 | B | ||
(2)元素周期表 | B | ||
(3)原子序数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递变关系 | B | ||
(4)元素的原子结构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元素性质的相互联系 | C | 只限于1~18号元素。 | |
3.化学键 | |||
(1)化学键 | A | ||
(2) 离子键、共价键 | A | ||
(3)电子式 | B | 能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。 | |
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| 1.化学反应速率、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| B | 不要求计算。 |
2.可逆反应 | A | ||
3. 化学平衡、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| B | 不要求计算。 | |
溶液 | 1.溶液的组成 | A | |
2.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| A | ||
3.结晶、结晶水合物 | A | ||
4.溶解度概念,温度、压强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 | A | ||
5.溶质的质量分数 | B | ||
6.物质的量浓度 | B | ||
电解质溶液 | 1.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| A | |
2.弱电解质的电离 | B | 了解醋酸、氨水、水的电离。 | |
3.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 | B | 掌握氢离子浓度和溶液pH的简单换算。 | |
4.盐类的水解 | B | 理解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的水解。 | |
5.原电池 | B | ||
6.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| A |
单元 | 知 识 内 容 | 要求 | 说 明 |
空气氢氧水 | 1.空气的组成、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| A | |
2.氢气 | |||
(1)氢气的物理性质、主要用途 | A | ||
(2) 氢气的化学性质(可燃性、还原性) | B | ||
3.氧气 | |||
(1)氧气的物理性质、工业制法和主要用途 | A | ||
(2)氧气的化学性质 | B | ||
4.臭氧 | A | ||
5.水的组成和性质、水的污染和防治 | A | ||
卤素 | 1.氯气 | ||
(1)氯气的物理性质、主要用途 | A | ||
(2)氯气的化学性质(与金属、氢气、水和碱的反应) | B | ||
(3)漂白粉 | A | ||
2.氯化氢的性质和主要用途 | B | ||
3.食盐的生产和主要用途 | A | ||
4.卤族元素 | |||
(1)氟、溴.碘的性质 | A | ||
(2) 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、比较卤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| B | ||
1.硫 | |||
(1) 硫的物理性质、主要用途 | A | ||
(2)硫的化学性质(与铁、铜、氢气、氧气的反应) | B | ||
2.二氧化硫(氧化性、还原性、漂白作用、与水的反应) | B | ||
3.浓硫酸的性质(吸水性、脱水性、氧化性) | B | ||
4.硫酸的工业制法、主要用途 | A | ||
5.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、酸雨 | A | ||
氮 | 1.氮气 | ||
(1)氮气的物理性质、主要用途 | A | ||
(2)氮气的化学性质(与氢气、氧气的反应) | B | ||
2.氮的氧化物 | |||
(1)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 | A | ||
(2)二氧化氮与水反应 | A | ||
(3)氮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 | A | ||
3.氨气 | |||
(1)氨气的物理性质、主要用途 | A | ||
(2)氨气的化学性质(与水、酸、氧气的反应) | B | ||
4.饺盐的化学性质(受热分解、与碱的反应) | B | 掌握氯化铵和碳酸氢铵的受热分解。 | |
5.硝酸的化学性质(酸性、不稳定性、氧化性) | B | ||
6.化肥 | A | 了解常见的氮肥、磷肥。 | |
碳和硅 | 1. (1) 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| A | |
(2)碳、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| B | 了解二氧化碳等与温室效应的关系。 | |
2.碳酸钙和碳酸氮钙的主要性质(溶解性、与酸反应、受热分解及相互转化) | B | ||
3.硅和二氧化硅的性质、主要用途 | A | ||
4.硅酸和硅酸盐 | A | ||
碱金属 | 1.钠及其化合物 | ||
(1)钠的物理性质、主要用途 | A | ||
(2)钠的化学性质(与氧气、水的反应) | B | ||
(3)过氧化钠(与水、二氧化碳的反应) | B | ||
(4)氢氧化钠的性质、主要用途 | B | ||
(5)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(溶解性、与酸反应、碳酸氢钠受热分解) | B | ||
2.焰色反应(钾、钠) | A | ||
3.碱金属(原子结构特点、比较其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) | B | ||
铝 | 1.铝 | ||
(1)铝的物理性质、主要用途 | A | ||
(2)铝的化学性质(与非金属、酸、碱和某些氧化物的反应) | B | ||
2.氧化铝及氢氧化铝的性质 | B |
铁 | 1.铁 | ||
(1)铁的物理性质 | A | ||
(2)铁的化学性质(与氧气、氯气、水、某些盐的反应) | B | ||
2.铁的氧化物 | A | ||
3.铁的氮氧化物 | A | ||
4.铁盐和亚铁盐(铁离子及亚铁离子的相互转化) | B | ||
烃 | 1.有机物的结构特征和反应特点 | ||
(1)有机物的结构特征 | A | ||
(2)有机物的反应特点 | A | ||
(3)有机化学反应:取代、加成、消去、聚.合以及酯化、水解 | B | ||
2.饱和烃、不饱和烃、芳香烃 | B | ||
3.同系物、同分异构体、官能团 | B | 同分异构体限碳原子数为5以内的分子,只要求碳链异构和位置异构。 | |
4.烷烃 | |||
(1)烷烃的概念、通式和结构 | B | 取代基只要求甲基和乙基。 | |
(2)烷烃的系统命名 | B | ||
(3)甲烷的结构式、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| A | ||
(4)甲烷的化学性质(与氯气取代、燃烧) | B | ||
5.乙烯 | |||
(1)乙烯的结构式、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| A | 以乙烯为例,了解烯烃的结构和基本化学性质。 | |
(2)乙烯的化学性质(与溴、氢气加成、燃烧、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、聚合反应) | B | ||
(3) 聚乙烯、聚氯乙烯 | A | ||
6.乙炔 | |||
(1)乙炔的结构式、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| A | 以乙炔为例,了解炔烃的结构和基本化学性质。 | |
(2)乙炔的化学性质(与溴、氢气、氯化氢的加成、燃烧、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) | B | ||
7.苯 | |||
(1) 苯的结构式、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| A | ||
(2)苯的化学性质(燃烧、与溴的取代反应、硝化反应) | B | ||
烃的衍生物 | 1.乙醇 | ||
(1)乙醇的结构式,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| A | 了解甲醇对人体的危害。 | |
(2)乙醇的化学性质(氧化反应、与金属钠、与浓硫酸的脱水反应) | B | 以乙醇为例,了解醇的结构和基本化学性质。 | |
2.乙醛 | |||
(1)乙醛的结构式、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| A | 以乙醛为例,了解醛的结构和基本化学性质。 | |
(2)乙醛的化学性质(加氢、氧化) | B | ||
3.乙醛 | |||
(1)乙醛的结构式、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| A | 以乙醛为例,了解羧酸的结构和基本化学性质 | |
(2)乙醛的化学性质(酸性、与醇的反应) | B | ||
4.乙酸乙酯 | |||
(1)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、物理性质 | A | ||
(2)乙酸乙酯的化学性质(水解反应) | B | ||
糖类蛋白质 | 1.葡萄糖的还原性 | A | |
2.淀粉的水解 | A | ||
3.蛋白质的重要性质(变性、显色反应) | A |
单元 | 知 识 内 容 | 要求 | 说 明 |
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| 1.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| B | 不包括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。 |
2.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| B | ||
3.通过计算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| C | ||
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| 1.物质的量、摩尔质量与质量的换算 | B | |
2.物质的量和粒子数目的换算 | B | ||
3.标准状况下,有关气体体积的计算 | B | ||
4.同温、同压下不同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| B | ||
有关溶液浓度的计算 | 1.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| B | |
2.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| B | ||
3.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| B | ||
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| 1.由反应物(或生成物)的量求生成物(或反应物)的量 | C | |
2.含一定量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| C | 杂质参加反应的计算不作要求。 | |
3.通过燃烧反应产物的量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 | C |
单元 | 知 识 内 容 | 要求 | 说 明 |
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| 1.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识别和主要用途:试管、试管夹、玻璃棒、药匙、烧杯、烧瓶、蒸发皿、锥形瓶、胶头滴管、量停、容量瓶、洗气瓶、干燥管、集气瓶、燃烧匙、漏斗、长颈漏斗、分液漏斗、托盘天平、酒精灯、石棉网、铁架台 | A | |
2.上述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| B | ||
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| 1.固体(块状和粉末)和液体试剂的取用 | B | |
2.仪器连接和装置气密性检查 | B | ||
3.物质的加热 | B | ||
4.物质的分离(过滤、蒸发、结晶、分液) | B | ||
5.溶液的配制(物 质的量浓度)和稀释(包括浓硫酸的稀释) | B | ||
6.指示剂的使用(酚酞、石蕊、pH试纸) | B | ||
7.药品的存放 | B | 掌握钠、氢氧化钠、氨水、溴水、浓硝酸、硝酸银的存放方法。 | |
8.仪器的洗涤 | B | ||
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| 1.氢气、氧气、二氧化碳、氯气、氨气、甲烷、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原理 | B | |
2.上述气体的制备装置、净化装置和收集的方法 | B | 了解常用干燥剂:浓硫酸、无水氯化钙、碱石灰、氧化钙。 | |
物质的检验 | 1.氢气、氧气、氯气、二氧化碳、氨气的检验 | B | |
2.常见离子的检验氯离子、溴离子、碘离子、碳酸根离子、硫酸根离子、钠离子、钾离子、铵离子、铁离子 | C | ||
3.利用性质鉴别某些重要的有机物 | C |
(一)考试方法和时间
闭卷、笔试,时间120分钟。试卷分Ⅰ、Ⅱ两卷,Ⅰ卷为选择题,Ⅱ卷为非选择题,共150分。
(二)试卷内容比例
物理部分75分,其中:
力学 约40%
电磁学 约40%
热学、光学、原子物理 共约20%
实验(包括在上述内容中) 约6%
化学部分75分,其中:
基本概念和原理 约40%
常见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 约20%
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约15%
化学基本计算 约15%
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约10%
(三)题型比例
选择题 约40%
填空题 约40%
计算题 约20%
(四)试题难易比例
较容易题 约40%
中等难度题 约50%
较难题 约10%
成考倒计时
立刻定制专属提升方案